水平與垂直骨缺損的挑戰,8個月的奇蹟修復

手術後僅8個月,便完成了假牙的裝置,恢復了正常的咀嚼功能。不僅如此,牙齦形態也得到了大幅改善,看起來就像自己的天然牙。

案例背景與挑戰
該案例涉及水平骨缺損以及骨厚度僅0.9mm~1.4mm等困難條件。此患者因長期牙周病導致牙槽骨嚴重萎縮,傳統植牙需多次骨增生手術,耗時長且風險高。然而,患者希望透過一次手術完成植牙,快速恢復日常功能與美觀。

手術方案與技術
范醫師運用創新的 LEON’S BOX 理論與OsseoFuse植體,突破傳統限制:

● 穩定性設計:透過「階段鎖定原理(Step Locking)」確保植體在極薄骨區域的初期穩定性。
● 即拔即植技術:在拔除病牙後立即植入植體,避免骨吸收進一步惡化。
● 補骨與軟組織重建:手術中同步進行骨補填與角化牙齦的重建,提升長期穩定性。

手術過程
手術中,范醫師精準定位植體,並以最少侵入的方式完成:

● 去除感染病牙。
● 植入多顆OsseoFuse植體。
● 使用生物材料進行骨填補,無需依賴大型骨移植或骨膜。
● 重建角化牙齦,為植體周圍提供健康的軟組織環境。

術後成果與恢復
● 8個月後:植體穩定,並完成永久牙冠安裝,患者重拾咀嚼功能與自信笑容。
● 術後評估:CBCT顯示骨整合良好,牙冠排列自然。
● 長期追蹤:術後3年,植體與骨量穩定,證明該技術在困難案例中的可行性與可靠性。

技術優勢
相比傳統多次手術的流程,范醫師採用的微創植牙技術優勢明顯:

● 一次手術完成:減少患者手術風險與總體時間。
● 軟硬組織重建同步:改善口腔美觀與功能。
● 術後恢復快:傷口小,患者能快速回復日常生活。
● 長期穩定性:創新的植體設計保證骨結合效果。

術前 (患者因長期牙周病導致牙槽骨嚴重萎縮)

術後7個月後,骨頭長好長滿並爬上植體平台

7個月後:裝上臨時牙冠

8個月後:植體穩定,並完成永久牙冠安裝,患者重拾咀嚼功能與自信笑容。

長期追蹤 (術後3年):植體與骨量穩定,證明微創植牙在此困難案例中的可行性與可靠性。